拯救要失传的羌藏文化 甘肃宕昌准备重建村落
时间:2013-05-14 21:20 作者:admin 来源:未知 浏览:次甘肃南部宕昌境内深山里原来分居着许多羌藏人家,随着经济社会发展,深藏偏远地区的羌藏文化日渐消失。近年来,当地修建“民俗文化村”,让分散居住的藏民定居,使得传统羌藏文化有了“归所”。
记者月初走访了宕昌深山处的两处羌藏村落,立夏时节,这里已是山青水绿,村落门口各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寨门矗立,高高挂起的经幡在风中飞舞。错落有致的房屋墙体上是一幅幅充满民族特色的佛像、唐卡、人物、山水彩绘等,栩栩如生。
岳藏甫村61岁的藏族老人马超吉说,家以前在山上,前些年,祖辈的很多风俗都快失传了,现今的孩子不会说藏语了。直到现在入住民俗村,大家才开始重新重视民族特色。
马超吉拿出珍藏多年的宝贝“藏式尖角绣花鞋”说,“这是我老伴当年结婚时穿来的,现在没人会做也没人穿了”。他回忆道,那时候每逢节日,村里男女都穿上藏服跳“洛罗”(羌藏一种舞蹈)、骑马、祭拜山神、唱民歌,现在都将失传了,好在政府重视了,要传承。
据《资治通鉴》记载,从南周时开始,宕昌县就是古羌人主要聚居地之一。后来接近汉区的羌人逐渐汉化,而接近藏区的羌人则逐渐藏化,终形成今日“羌藏”一支。现在,生活在宕昌县的羌藏约有4800余人。
13日,宕昌县新闻中心负责人刘辉告诉记者,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,岳藏甫村列为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,并把该村作为民俗文化村科学发展示范点重点建设。
在这些羌藏村,道路硬化,有了自来水和农电线路。岳藏甫村党支部书记杨吉安说,村里还修建了标准化卫生间、篮球场,配备了健身器材,建了农家书屋,居住深山的羌藏民众过上了“现代生活”。
宕昌县以“民俗文化村”为依托,每年7月份举办“羌藏民族服饰展”游街活动。此外,官方还开始记载收录羌藏民歌、羊皮鼓祭祀等活动,提倡羌藏孩子学习母语,整理收录“苯苯教”流传经文等。
如今,宕昌县将这里的人文环境与生态资源结合,力推“官鹅沟”景区,让外界领略甘肃南部的藏羌文化。
相关阅读
- 新疆军垦美术馆成立中书协新疆书法考级2013-05-10
- 第二届中国当代名家书画展览会将在长春2013-05-10
- “中阿丝绸之路文化之旅”首届活动启动2013-05-14
- 名家书画邀请展在凯茵新城梵登举行2013-05-10
图片推荐
专题推荐
热点关注
内容版权归涿州市国谕广告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,违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技术支持QQ:1658382449